圖集
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記者胡璐)古樹名木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具有重要的生態、歷史、文化、科學、景觀和經濟價值。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保護修復司司長張煒9日公布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普查范圍內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
這是記者從當天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林草局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
普查結果顯示,普查范圍內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包括散生122.13萬株和群狀386.06萬株;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萬株,分布在鄉村的有483.53萬株。群狀古樹分布在18585處古樹群中。散生古樹名木中,古樹121.4865萬株、名木5235株、古樹且名木1186株,數量較多的樹種有樟樹、柏樹、銀杏、松樹、國槐等。
全國散生古樹的樹齡主要集中在100至299年間,共有98.75萬株。1000年以上的古樹有10745株,5000年以上的古樹有5株。
普查結果還顯示,按生長環境看,全國散生古樹名木良好的有96.98萬株,中等的有18.04萬株,差的有6.85萬株,極差的有0.26萬株;按長勢情況看,正常103.73萬株,衰弱15.77萬株,瀕危2.63萬株。
據了解,本次普查范圍覆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不包括自然保護區和東北、內蒙古、西南、西北等地的國有林區以及臺灣省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
“通過本次資源普查,基本查清了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本底狀況,建立了古樹名木資源管理檔案和數據庫。”張煒說,下一步,將積極運用本次普查成果,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的保護和管理,推進古樹名木掛牌保護,實施古樹名木搶救復壯,加快推進古樹名木保護法制建設,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專題宣傳,切實保護好中華大地上的古樹名木資源。
【糾錯】
責任編輯:
關錦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