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2月4日電(記者洪澤華)2021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下設的“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實踐”研討會3日在廣州召開。與會專家學者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未來需加快完善制度對接,更好連接中國與世界。
廣東省國資委主任李成介紹說,國有企業在自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能夠有效提升市場環境和質量,促進市場要素資源高效配置,有助于引領各產業健康穩定發展。目前,廣東省內國有企業正以橫琴和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為契機,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對標對表國際經貿規則,參與全省制度性開放進程。
英國工黨影閣財政部發言人、議會上院議員戴維斯勛爵通過視頻致辭,他說,中國在深圳等地建立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創新中心,發展服務驅動型經濟。香港的金融、專業服務以及仲裁和爭議解決服務繼續彰顯著香港的國際角色,提高了外來投資者的信心,為整個大灣區提供支持。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說,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的建立,為大灣區制度對接提供了很好的實驗場。應在兩個合作區積極探索內地與港澳制度對接模式,以點帶面,最終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內地與港澳合作共贏的樣板。
廣州市社科院院長張躍國說,粵港澳大灣區內存在特別行政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一般城市等多種城市類型,大灣區實現高水平市場標準體系的關鍵就在于各城市間的銜接。大灣區內各城市市場化水平普遍較高,基礎設施完善,互通互融意愿強烈,這是其特點也是優勢。
春華資本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胡祖六通過視頻致辭,他說,不久前推出的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在香港反響熱烈。調查顯示,超過80%的大灣區居民有興趣通過“跨境理財通”進行投資。香港是重要的離岸人民幣中心,處理全球超過75%的離岸人民幣結算業務。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首席顧問研究員劉劍雄說,頂尖的科創需要超大規模市場的支撐?;浉郯拇鬄硡^內有3個關稅區、3種貨幣、3種法律體系,人口眾多,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如何充分銜接好大灣區內各城市,使其成為一個統一的、超大規模的市場,是大灣區建設需要關注的重點。
2021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于12月1日至4日在廣州召開。圍繞“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世界百年變局與中國和中國共產黨”這一主題,來自全球的知名前政要,國際組織負責人,學界、企業界杰出代表展開深入研討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