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4月7日電(陳凱昊)近日,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曉慎團隊為患者開展了左心室輔助裝置植入術,“人工心臟”在患者體內啟動并運行。該專家團隊使用的左心輔助裝置是國內自主研發的,采用全磁懸浮設計,重量僅186克,體積縮小至乒乓球大小,安置在人體的胸腔內,患者只需攜帶一個裝著電池的小挎包,可以散步、慢跑甚至跳“廣場舞”。
廣西的陳叔(化名)今年50多歲,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已經有十余年。當地醫院的醫生告知他這種疾病難以治愈。隨著病程發展,陳叔活動能力越來越差,只能長期臥床。
經過詳細問診和病情分析后,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張曉慎解釋,陳叔的擴張型心肌病已經處于終末期,心衰已經難以控制,而且已經嚴重危及生命了,傳統治療方法是等待心臟移植,時間上來不及了;現在還有一個效率更高的解決方案,那就是 “人工心臟”。
據了解,左心輔助裝置,也就是大眾所說的“人工心臟”,是一種機械裝置,它可以替代心臟泵血的功能,可以幫助心臟將富氧血液輸送到全身,替代心臟工作。通過技術的進步,永久性左心輔助裝置逐漸應用于一些無法接受心臟移植的患者,其近中期效果甚至可以媲美于心臟移植。
在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徐安定的支持下,張曉慎聯合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心血管內科學科帶頭人郭軍以及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內科和心外重癥監護等十多個學科組成MDT團隊對患者病情進行了詳盡的評估,共同決策。在團隊的緊密合作下,陳叔逐步脫離了危險,成功轉至普通病房,恢復日常的生活。
張曉慎表示,人工心臟手術的過程并不是醫院做過最復雜的心外科手術,但術后管理將會是一項重大的挑戰。病人在手術前通常呈現出左心功能衰竭右心功能良好的假象,但在人工心臟的輔助下,左心突然變得“強壯”起來,致使右心負擔突然增加,其右心功能不全的真相就會暴露。甚至在手術前后,心理科專家對這位患者進行了長時間的心理輔導,讓患者能夠適應沒有“心跳”的生活。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左心輔助裝置將是晚期心衰病人治療的新方向,未來我院將持續進行VAD(心室輔助裝置)療法推廣,救治更多心衰患者。”張曉慎說。(參與:實習生 羅菀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