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7月29日,筆者從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林強團隊在海龍目魚類資源與分類領域取得研究新進展,研究團隊基于近岸海龍目魚類資源調查和系統分類研究,在我國南海和東海近岸海域報道了2個海蛾魚新物種,分別命名為南海海蛾魚和中華海蛾魚。相關成果相繼發表在《動物分類學》和《動物學研究》雜志上。
海蛾魚是一類小型底棲的海洋硬骨魚類,隸屬于海龍目,海蛾魚科,廣泛分布于從南非到夏威夷的印度洋—太平洋溫帶和熱帶近岸海域。研究團隊通過對樣本的形態和遺傳學信息的綜合分析,在福建廈門、廣東陽江和廣西北海海域確認2個新的海蛾魚物種。其中,中華海蛾魚模式產地(模式產地是指對物種定名時用來定名的原始標本產地)為福建廈門近海,其原本一直被認為是飛海蛾魚;南海海蛾魚模式產地為廣東陽江近海,其長期以來被認作短尾海蛾魚。新增的2個海蛾魚新物種正模及副模標本目前保藏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生物標本館,全球海蛾魚科魚類自此從6種增加至8種,其中我國近海共分布有5種。
專家表示,本研究結果增進了人類對于海蛾魚科物種資源的認知,同時也為我國近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學參考。 (記者/卞德龍 通訊員/王信)
【糾錯】
責任編輯:
魏曉航